全方位的耳鼻喉科就醫管道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中耳炎怎麼辦?如何預防及治療?

        急性中耳炎大部分都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併發症,鼻咽部的病菌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腔而造成急性中耳炎。或者是用力擤鼻涕,將鼻涕經由耳咽管打到中耳腔中,而造成急性中耳炎從6個月大到7歲的小朋友都是中耳炎的好發年紀。一般都在秋、冬、春季感冒較多的季節發生。
  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報告,中耳炎是小孩求醫最常見的原因。三分之二的嬰兒,在一歲前曾罹患急性中耳炎,到三歲時,將近一半的小孩至少得過三次急性中耳炎。中耳炎可能影響聽力或造成其他嚴重的併發症,不能掉以輕心。 成人常見的耳膜穿孔性慢性中耳炎,可能引起耳漏,聽力減退,耳鳴,頭暈等 症狀,嚴重時會併發膽脂瘤,侵蝕骨頭,現在已可用顯微手術來解除病人的痛 苦。
臨床症狀 :
  急性中耳炎最常見的症狀為耳朵疼痛,其他如聽力變差、耳鳴、發燒、頭暈、 耳朵流膿等;在年紀較小的嬰幼兒(還不會說耳朵痛)則是用手抓耳朵,同時煩躁不安、不好入睡。
中耳炎的治療:
  連續服用適當藥物10-14 天左右,多半可以痊癒急性中耳炎須以適當的抗生 素治療10至14天。在治療48到96小時後,病人應接受耳鏡的追蹤檢查,以評估治療的效果,並決定是否須改用第二線藥物或做耳膜切開術。如果治療不完全,可能會影響聽力。部分急性中耳炎的病人因延遲治療或治療不當,可能造成耳膜穿孔,久而久之,變成耳膜穿孔性慢性中耳炎。往後一旦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有不潔之物經由耳膜穿孔進入中耳,就可能反覆發炎流膿,時間久了,可能會破壞聽小骨,傷害內耳,出現聽力減退、耳鳴、頭暈、顏面神經麻庳等症狀,更嚴重的可能會產生膽脂瘤,侵蝕骨頭,引起顱內併發症 。
  耳科醫師以手術治療穿孔性慢性中耳炎及其併發症時,會在顯微鏡下,清除病變組織,修補耳膜,並評估重建聽小骨鏈。
  部分小孩在接受治療後,會產生中耳積液的現象(即漿液性中耳炎)。中耳積液雖無明顯不適,卻可能會影響聽力,或產生其他併發症。因此,雖然不一定 要長期服藥,卻須定期有耐心的接受鼓氣式耳鏡追蹤檢查,以便能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有時,耳科醫師還會藉著「鼓室圖」檢查,以了解中耳壓力改變的情形。另外,也須徹底檢查鼻、咽等相關部位,找出中耳炎的誘發因子,常見的例子是病人患有鼻竇炎,鼻涕往後倒流到鼻咽,長期刺激耳咽管在鼻咽的開 口,造成耳咽管功能變差,中耳積液更難清除,此時便應先將鼻竇炎治好。
如何自我照護 :
1. 保持身心的安靜,臥床休息。
2. 禁食刺激性食物、禁酒、禁煙。
3. 保持耳朵乾燥,若游泳或潛水時,鼻子或耳朵進水,讓水自動流出。
4. 使用抗生素,全身投藥,同時局部排膿灌洗,施行點耳藥。
5. 保持大便通暢。
6. 注意感冒時不要用力擤鼻涕。
7. 嬰兒餵牛奶時應抱起餵食。
8. 勿隨便掏耳朵。 



Share: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世界疫情正在巨大的變化


        大家是否有規劃好周末行程了呢?除了訂爆國內旅館外,你是否發現世界疫情正在巨大的變化中。
        在過去14天裡,每天新冠肺炎案例數增加了24%,J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下一波疫情在國際間已經醞釀開來。有人說是篩檢量上升導致確診人數增加,但可怕的是,國際主要國家準備好了處理大量病患嗎?答案是沒有,過去14天每天死亡人數增加了37%。且這個增速是建立在8個月防疫準備後還擋不下來的。
        疫苗是否能解決疫情?恐怕緩不濟急。以目前進度最快也要到明年中才有可能大規模施打,按照目前趨勢推估,下個8個月,病患人數可能會達現在的4倍,亦即全球2億人感染,500萬人死亡。單看美國將佔全人口12.5%被感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社會安全問題,政治動盪將更長遠影響全球的環境。你除了出遊和訂旅館,還準備了甚麼呢?
Share: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移動辦公室:我的電動車特斯拉

 今天完成了高雄榮總的教學活動,又是一日260公里移動,聊天問到要怎麼這麼多診又保持好的精神,其實一個關鍵就是移動辦公室:我的電動車特斯拉。今天來開箱幾個電動車的好處:

1. 移動可以靠自動駕駛,幾乎不會疲累:就像Elon musk的命名,他的自動駕駛名稱是Full Self Driving(加註試用版警語),當初選電動車就是看上他的自動駕駛可以非常大幅度的降低駕車疲勞與意外的發生。對於長途通勤的人這是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外第二個必裝的配備。可以保持高度專注與效率。
2. 休息可以超強冷氣:本身是電車,開冷氣不會產生廢氣或耗油,就算車在地下室開著冷氣午休也不用擔心一氧化碳堆積。電動馬達需要強大的冷卻系統,即使在大太陽下車停路邊也有充足的冷氣可輕鬆午睡。車身靜止時不震動也沒有引擎聲,高品質小憩幫助解除上下午的工作疲倦。
3. 車上有110V電源可用:也因為是電車,本身就是一顆超大電池,只要配備一個小型整流器就能把12V直流電轉110V交流電,不管用筆電,頭燈充電,手機高速充電都沒有問題,尤其在交通銜接之間用筆電做一下簡報或修改一些資料非常好用,降低工作場所的限制。
4. 不用加油、保養、五油三水:車用量大,大小保養就跟著來,但特斯拉並不建議頻繁回廠,目前就4萬公里回去巡一下,3000塊保養加換個冷氣濾網就解決。只要家裡能有充電樁或工作附近有超充站可以銜接,省下來的加油、保養時間也是相當可觀。
5. 超充站解決午晚餐:大部分特斯拉的超充站,都設在複合式商場裡面,進入後有保留電動車專用車位,不用擔心沒有車位,超充大約一小時剛好用餐,配合電動車充電免停車費(像高雄悅誠廣場),其實就是人用個午餐車子也吃飽飽,一起輕鬆上路下一個地點。生活也會規律且可計劃。
(隱藏版 第6點…大家也知道電車加速就是快,操控性很好,趕起路來1小時路程可以45分,30分可以縮短成20分,零碎累積也是很可觀的時間🤣
以上是幾點使用了電動車的好處,我自己覺得對有長途移動與工作忙碌的人,特斯拉真的是一大幫手。分享給大家~


Share:

特斯拉在其他方面的好處:特斯拉的APP(2021)

 因應觀眾敲碗,今天再來開箱一下特斯拉在其他方面的好處:特斯拉的APP

在車輛有網路連線的狀況下,他的功能真的蠻強大的
不管是天氣太冷太熱,鑰匙遺失,車輛遺失或老公老婆遺失(?)他都有很強大的角色
1. 手機就是鑰匙,不管是Model X還是Model 3,如果車輛有多人使用,只要登入手機APP就可以遠端控制或藍芽控制,不用鑰匙傳來傳去很方便。若鑰匙忘在辦公室走到停車場才發現,大可用手機解鎖,啟動,開車回家,隔天再把鑰匙找回就好。
2. 手機就是GPS:因為車輛容易啟動,會有被偷車的安全問題嗎?答案是不會的,因為只要車輛有連線,手機都可以在地圖上看到車輛的位置,移動方向與車速。所以特斯拉習慣是不用保竊盜險,沒有小偷笨到耗盡心力搬走一台隨時全球連線的車子,一經通報台灣特斯拉公司就可以遠端切斷電源。另一方面如果老公手機沒接,遺失在不明位置,有手機APP的太太也可以立刻看到車輛停在哪裡。這麼方便的功能,是關不掉的喔!
3. 手機就是空調:APP有遠端控制可以預先開啟冷氣、暖氣,溫度,強度,真的超冷的時候還可以暖腰的坐墊預先開啟。不管是寒流來襲時一大清早鬧鐘響起就先開啟車內微微的暖氣,進到車內就有溫暖的方向盤,或是小孩出遊車停路邊曬大太陽,回家前預先開啟通風降溫都非常好用。
4. 手機就是充電站:在車輛充電時手機會顯示即時電量,還可以控制充電進度,若順便用餐可以估計還需要多久或是否已經足夠可以提早離開。
5. 手機就是遙控器:在有加裝FSD的車輛中,如果遇到一手抱著小孩,一手拿滿購物袋,又是很窄的車位,就可以用手機控制車輛前後移動,把車頭外移一點就方便多了。
除了以上幾點,APP還有一些零星的小功能,撥放音樂,開啟車窗,有名的哨兵模式,Park車模式等等。基本上就是一個手機控制著一台裝著四個輪子的平板電腦。習慣了好用真的很容易回不去了。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車子要能有網路連線,但我的經驗之前停在地下二樓,中華電信完全沒有訊號下model X還時可以正常收訊,推測他是走2.5G或3G的線路穿透力比較強。以上幾點分享給大家參考~


Share:

2020年11月8日 星期日

黃健祐醫師榮獲109年高雄榮總學術新秀獎


著作列表

1. Chien-Yu Huang, Bor-Hwang Kang: Tornwaldt’s Cys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05/2019; 380(20):e372. 
2. Chien-Yu Huang, Yaoh-Shiang Lin, et al: Log margin-to-thickness ratio improves 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prediction in oral cancer: A single cancer center database. Clinical otolaryngology: 10/2018; 44(3)
3. Chien-Yu Huang, Yaoh-Shiang Lin, et al : Hyperglycemia crisis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with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08/2018; 81(12).

Share:

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

鼻子症狀很嚴重?老是流鼻水,鼻塞,鼻子好難受!


        鼻腔內視鏡微創翼管神經 (支配鼻過敏的神經) 阻斷術內視鏡翼管過敏神經阻斷術,主要是針對嚴重過敏成人患者,利用鼻竇內視鏡手術治療過敏性嚴重患者,手術具微創性,恢復期快。
        當內科療法無法改善過敏時,可考慮用手術治療,主要有各式雷射手 術、冷凍治療、電燒、下鼻甲手術、低溫射頻下鼻甲手術、以及內視 鏡翼管神經阻斷術以阻斷過敏發炎反應等等,可供選擇來改善嚴重或 是經年性過敏性鼻炎或血管運動性鼻炎所導致的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惱人的症狀。

治療流程:
一、 門診安排過敏原檢查,鼻竇電腦斷層檢查,並評估有無手術禁忌症,如藥物過敏、出血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乾眼症....等等。
二、手術為從鼻竇蝶竇內或周圍將過敏神經(翼管神經)切斷以阻斷 鼻過敏反應以減緩症狀,鼻腔內傷口小,皮膚外觀無傷口。 如神經位處骨內深層型,手術難度較高。
三、全身麻醉住院手術兩晚後可以出院,鼻腔內傷口放置止血綿塊數日後移除,一週後門診追蹤。
四、健保給付項目,自付醫療材料低。
五、術後效果明顯,手術少數患者會出現短暫乾眼症,需要暫時使用人工淚液或藥膏舒緩眼部症狀,少數患者可能持續較久。
由於醫療技術日益進步,此並非唯一治療鼻炎的方式,也不代表是最佳的方式,長時間過敏症狀改善效果仍有待觀察! 如有任何疑問,建議先諮詢門診醫師!
Share:

2020年6月20日 星期六

全球新增案例數再次突破新高


昨日全球新增案例數再次突破新高,來到了18萬1005人,巴西更是一舉超越美國變成最大新增病例國來到5萬5千人。隨著美國示威活動與逐漸開放,案例數從往常2萬初也提升到3萬3千人。而中國方面疫情也不太穩定,北京已經確診183例也進入高度警戒狀態。檢視好防疫物資與下半年度計畫,下一波境外移入可能要開始了。

Share: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漫談鼻咽癌與鼻咽癌篩檢


 陳先生參加公司年度健康檢查,報告上有一項「鼻咽癌篩檢 抗EB病毒VCA IgA抗體」陽性,陳先生拿這份報告來門診就診,很擔心的問他是不是得到鼻咽癌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鼻咽癌在中國東南沿海有較高的發生率,台灣居民祖先大多來自福建和廣東,因此台灣也是發生鼻咽癌的高危險區。根據統計全台灣每年約有1500名新診斷鼻咽癌病人發生,通常發生在40到60歲間,比一般癌症的發生約年輕10歲,男性較多,男女比約3-4比1。鼻咽癌發生的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之外,另外也和EB病毒感染有很強的關聯性。研究發現,大部分的民眾一生中都曾經感染過EB病毒,所以血清中都有抗EB病毒 IgG抗體。進一步研究發現,鼻咽癌病人,相對於健康的民眾,血清中抗EB病毒IgA抗體呈現陽性的比例有統計學上的差異。因此,血清中抗EB病毒 IgA抗體,可做為鼻咽癌早期篩檢的工具。
台灣現在的健康檢查,大部分都是抽血檢驗血清中抗EB病毒VCA IgA抗體來篩檢鼻咽癌,如果檢驗報告呈現陽性,則會建議民眾到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根據2016年的研究報告,利用血清中抗EB病毒VCA IgA抗體來篩檢鼻咽癌,有83%的敏感性和88%的特異性,但是陽性預測值不高。高敏感性和高特異性表示抗EB病毒VCA IgA抗體可以用來篩檢鼻咽癌,但是陽性預測值不高表示檢驗報告即使呈現陽性也不用馬上擔心自己得到鼻咽癌。所以看到健檢報告抗EB病毒VCA IgA抗體陽性先不用緊張,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會用鼻咽內視鏡仔細檢查,如果有懷疑的鼻咽病灶再用切片來確定診斷。如果鼻咽內視鏡檢查正常,則建議每年抽血檢查一次及定期做鼻咽內視鏡檢查。
由於鼻咽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確診鼻咽癌的時候,80%以上的病人已經是第三期或第四期了。除了抽血檢驗血清中抗EB病毒IgA抗體有助於篩檢出早期鼻咽癌外,對於鼻咽癌相關的初期症狀,包含單側耳朵悶塞感或聽力障礙、痰中或鼻涕帶血或摸到頸部腫塊要有警覺性,應該要及早到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期達到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
Share: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認識音聲治療



 音聲治療顧名思義是針對“說話的聲音”問題或“嗓音異常”(voice disorders)進行的治療。說話聲音異常的可能原因以及涵蓋範圍非常廣,其相關就診科別包括耳鼻喉頭頸外科、胸腔內外科、神經內外科、腸胃科、身心內科、復健科…等。本文僅針對喉部問題所產生之嗓音異常的處置進行簡介。
音聲治療可分為侵入性與非侵入性的治療。侵入性治療主要由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針對器質性病變進行手術、注射或藥物等治療;而非侵入性治療則由語言治療師執行。民眾如有“燒聲”、“破音”…等說話的不適感,可先由醫師進行喉部構造的檢查與診斷,並透過語言治療師進行喉部發聲機能檢查、氣動學檢查、鼻咽共鳴檢查,以及發聲相關肌群檢查等,了解造成嗓音異常的可能原因,決定接受治療方向。
除了直接接受侵入性治療之外,非侵入性音聲治療的方向大致如下:
一、發聲相關肌群的處置
從感到聲音不適到求診前,病人常會以過度用力或過度輕、壓低音的方式說話。這種過與不及的不當發聲方式,會造成喉部發聲肌群不當運動而產生肌張力的問題。另外,頭頸、胸、與上腹等部位的肌群皆與發聲有關,當這些部位因意外傷害、手術或侵入性治療致使肌肉的結構性或功能性損傷,也會造成發聲肌群的運動異常。針對肌肉運動異常、筋膜、軟組織發炎水腫等造成的喉部不適感,可由接受過訓練的語言治療師進行發聲肌群之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來緩解症狀。
二、深度呼吸訓練
發聲的音質也由聲帶運動的氣動條件來決定。透過深度呼吸訓練能使發聲肌群與呼吸氣流之間建立良好的協調性。深度呼吸訓練包括:鍛鍊呼吸肌力與耐力,調整各種發聲模式(說話、唱歌)時胸廓彈性與氣道阻抗等呼吸適應性。
三、發聲與共鳴訓練
如同建立良好的走路運動習慣,適當的發聲練習是最簡單的聲帶與發聲肌群運動。發聲與共鳴訓練是每次音聲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步驟。針對各人不同的聲音使用需求,引導個別化的發聲與共鳴方式,建立良好的喉部使用習慣與發聲行為,才能有效地避免嗓音異常再發生的可能性。
Share:

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耳朵悶?淺談耳咽管功能異常及治療

 


耳咽管又稱歐氏管,深處顱底,兩端開口連通耳膜之後的中耳腔及鼻咽,可引導鼻咽腔的空氣來平衡中耳的壓力,也能引流中耳的液體至鼻咽排出。平常耳咽管呈關閉狀態,打哈欠、吞嚥或擤鼻涕時,肌肉及氣流帶動耳咽管打開,中耳的壓力就得以平衡。若開關機制出現障礙,便形成耳咽管疾患。約有八成的患者是耳咽管發生阻塞,而另外兩成的患者則是因為關不起來而造成所謂的「耳咽管開放症」。

耳咽管阻塞症

阻塞的耳咽管使中耳壓力無法平衡,因此容易耳悶、脹痛及耳鳴。時間一久,中耳負壓造成積水、沾黏,甚至細菌侵入造成反覆性中耳炎。
大部分阻塞與鼻咽發炎有關。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容易造成黏膜發炎水腫,使耳咽管阻塞無法打開。嚴重胃食道咽喉逆流者,也可能因為長時間酸液及消化酵素的刺激產生慢性的咽部發炎引發阻塞。但最需要注意的是「鼻咽腫瘤」。若是小朋友反覆性中耳積水,可能是肥大的鼻咽扁桃組織壓迫所致,但若是中年人長期的耳朵悶塞積水,千萬要小心「鼻咽癌」!若非鼻咽腫瘤病患,可先從消除鼻咽發炎的藥物開始治療,但若藥物幫忙不大,傳統上會局部麻醉在耳膜上放置中耳通氣管引流壓力及積水。較新的治療方式包括全身麻醉下的耳咽管開口雷射燒灼或氣球擴張術,除了生活上較方便不須擔心中耳進水之外,亦有不錯的成功率。


耳咽管開放症

耳咽管開放症患者常抱怨講話有回音,耳朵悶住或氣流聲轟轟響。這類患者通常較為精瘦,因為耳咽管開口的脂肪墊較薄,關不緊而產生症狀。另一群病患則是頭頸部癌症放射治療後,造成鼻咽黏膜硬化無法關閉。傳統上會先嘗試增重及強化吞嚥訓練,但若效果不彰,亦有新式的局部或全身麻醉經鼻內視鏡注射術,能立即有效的緩解悶塞症狀。
若您有以上症狀,可請耳鼻喉科醫師協助您進行檢查診斷,排除較嚴重的腫瘤問題並嘗試治療,改善您的不適。
Share:

耳鳴簡介

        今天跟大家介紹耳鳴,相信耳鳴很多人都遇到過,那如何治療,何時應就醫呢?請各位看下去~

        耳鳴是很多病所共有的一個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 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它有時只發生在耳的一側,有時則兩邊皆有。聲音可能來自於耳朵,也可能來自於顱內。耳鳴臨床的表徵,呈現非常多樣化,可以是單側性或雙側性,也可以是連續音或間斷音、高頻音或低頻音、及各種不同的音色,正反映出其病因的複雜性, 及考驗醫師的診斷能力。目前較大眾所接受的分類法是:
(一)他覺性耳鳴
(二) 自覺性耳鳴兩種
    前者,即他人(醫師)可以用儀器或耳朵,聽到患者所抱怨的耳鳴聲(一般佔少部分);而後者,即只有患者本身能聽得到,但別人卻無法聽得到的耳鳴聲(佔大部分的耳鳴患者)。它發生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耳道的阻塞,使共鳴受到影響。
2.耳膜有了破洞或產生病變腫脹。
3.中耳聽骨、耳咽管(掌管中耳的壓力)有了問題。
4.內耳聽覺細胞損壞。
5.聽神經故障。
6.聽覺中樞有了毛病。
7.耳部附近的血管性病變。其他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全身性的疾病,也是造成耳鳴常見的原因之一。
如何自我照護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保持愉快的心情,儘量不去注意耳鳴的聲音,大部份的耳鳴都與情緒有關係,所以要避免太大的壓力。
2. 避免抽煙、喝酒、咖啡、可樂及茶葉。
3. 避免噪音的刺激:環境噪音以及吵雜的音樂。
4. 充分的休息,適量的運動以及避免過度勞累。
5. 耳鳴通常在安靜的環境中會比較明顯,這是因為外界的聲音可以將耳鳴遮蔽的關係,所以晚上因為耳鳴而睡不著時,可以在房間內擺置有聲音的物品,如時鐘或冷氣。
何時應就醫
由於耳鳴的成因複雜,耳鳴的治療方法有許多種,包括有一般內科藥物的治療、耳鳴遮蔽器及助聽器、生物回饋訓練法、心理治療和耳科手術等各種方法。而在治療耳鳴時,我們一定要記得耳鳴只是一種症狀必須找出其致病因,針對其病因,才能徹底治療。所以,醫師的細心診斷及病患的耐心求診,共同找出其 可能的病因,而給予病患最適當的治療。
Share:

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暈眩介紹

 

頭暈或眩暈的症狀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大概就像頭痛一樣,每個人多少都曾感受過這些問題,這些問題要如何解決呢?

頭暈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大部分的頭暈與內科疾病有關,譬如貧血、姿態性低血壓等等。有些人蹲著站起來時會覺得頭暈,這種姿態性引起的頭暈很常見,通常不太嚴重,與耳鼻喉科的關係也不大。頭暈為一種天旋地轉的感覺,眩暈者會覺得外面的景物好像在晃動,這種情形我們特別稱之為「眩暈」。之所以要合併「眩」「暈」兩字,就是要形容那種天旋地轉的感覺,「暈」 只是頭昏,許多疾病都會造成頭昏,例如感冒、或僅僅血壓升高,都會令人感覺頭昏,這類頭昏並不會有「眩」的感覺,也就是「旋轉」的感覺。眩暈的分類 : 在醫學上,眩暈有依據解剖部位或依據症狀兩種分類方法。因引起眩暈器官部位的不同,分為末梢性、中樞性及反射性三類,大、小腦屬於中樞器官, 凡大、小腦病變像動脈硬化、高或低血壓、腫瘤等引起的眩暈均屬此類。而內耳部分則為末梢器官,舉凡內耳病變如梅尼爾氏病、前庭神經炎均屬之,未梢性 的眩暈症只要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休息及訓練,幾乎都可以得到控制。至於反射性的眩暈,很多人都遇到過,像暈車、暈船、暈機都十分常見,那是因為我們的視覺、小腦、內耳對於訊息的處理產生衝突所致。此外因發作症狀的差異,又可分為回轉性眩暈、誘發性眩暈、浮動性眩暈及動搖性眩暈四種。 造成眩暈的原因 :
1. 常見的是動暈症,是指乘坐車輛、船隻、飛機等交通工具容易造成的眩暈, 這種眩暈主要是視覺與前庭的感覺發生暫時性衝突,或是內耳前庭系統內部 訊號彼此不協調所致。
2. 梅尼爾氏症:梅尼爾氏症在眩暈界非常有名,因此很多眩暈都被歸類為此症,事實上真正的美尼爾氏症的病人少於10%。起初發現有種眩暈症發作時會 合併出現眩暈、耳鳴、聽力障礙三種情形,將之定名為美尼爾氏症,後來發現此症會有內耳積水現象,因此又稱為「內耳積水」。
3. 前庭神經炎:感冒造成頭暈,可能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前庭神經炎有關,這 類病人在詢問病史後,都能發現最近1-3周內有感冒病史。
4.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症:此眩暈症主要由病人頭位或體位改變,例如坐起來或躺下所引起的,有些人在床上翻個身都會覺得眩暈,它的特點為眩暈時間非常短,大概不超過30秒。
5. 外淋巴廔管:有時外傷或耳部手術造成外淋巴廔管時會引起眩暈。
6. 小兒眩暈症(良性陣發性眩暈):眩暈不僅發生在老年人及成年人身上,小孩也會出現,有些家長誤以為是小孩逃避上學的藉口而加以忽略,事實上良 性陣發性眩暈也會出現在小孩身上,好發年齡在4-15歲之間,大部分與血管痙攣收縮有關,類似偏頭痛的機轉,因此眩暈的同時也會伴隨頭痛,持續時間不久,通常約20分鐘。
7. 基體動脈循環不全:基體動脈循環不全症大多發生在年紀大的人身上,這類病人多半有高血壓病史,與中風也有關係。這類病人眩暈多發生在清晨起 床時,因為心臟血液一時之間無法馬上足夠供應腦部,產生腦部暫時缺血而導致眩暈,此時很容易發生跌倒。
8. 其它:有1%的病人因為內耳到大腦的路徑上長腫瘤,壓迫到聽覺神經, 產生聽覺障礙及眩暈。
眩暈的診斷: 眩暈的病史非常重要,大部分的醫院在安排眩暈病人做些進一步檢查之前,都會讓病人填寫問卷,詳細敘述眩暈發生的狀況,因為根據經驗,80%的眩暈病人經過詢問病史後,都可以診斷出病因,只有20%的病人需要做些儀器檢查,例如平衡功能檢查、聽力檢查,甚至電腦斷層檢查或核磁共振檢查,才能夠確定病因。有些眩暈的症狀需要靠儀器來輔助檢查,最常見的就是平衡功能檢查,像眼振辨讀檢查就是利用眼睛在追擊目標出現眼振時,在眼皮貼上電極片,將眼球運動在紙上記錄其圖形變化,正常時眼球運動呈現規律化的圖形,如果出現鋸齒形,可能就是有眼振發生,醫生可以根據眼振出現的狀況,判定眩暈究竟是屬於周邊或中樞的病變。還有一種灌冷水(風)及灌熱水(風)的檢查,是利用將冷熱水(風)灌入耳朵,以刺激耳朵產生眩暈的感覺,如果內耳的平衡功能低下或已經失去作用的話,就不會產生反應;反之,受到刺激會覺得昏,則表示前庭功能還不錯,所以經過這項檢查測試而未出現眩暈感的話, 情況反而不太妙,要特別注意。還有一項平衡功能檢查為旋轉椅測驗引發頭暈, 觀察病人整體處於眩暈狀況時,是否能於短時間內平衡過來,為一種檢查平衡功能及本體感覺的方式。
如何自我照護
眩暈病人除了定時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外,平時也要注意保養之道,因為造成眩暈的重要原因有二:一、是病毒引起,二、是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只要避開這兩點, 眩暈就能獲得很大的改善。首先,應該避免感冒、疲累或情緒過於激動,以免導致身體抵抗力變差,進而刺激內耳平衡器官引發眩暈 。
從事輕微運動可以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因為內耳器官的循環很重要,只要保持血液循環良好的話,發生眩暈的機會相對就會減低很多,但是如果有登高山嗜好的人最好停止,因為高度壓力的改變會造成暫時性平衡失調的現象,容易導致眩暈。
生活上還有一些細節必須注意,像因為眩暈不知何時會發作,所以常眩暈的人平常走路最好靠邊比較安全;飲食上避免菸、酒及咖啡;另外,有些藥物會引起內耳方面的問題,像鏈黴菌會被壞聽覺神經及平衡器官,因此如果平常就有平衡不良的人,因其他疾病在醫院進行手術時,應該告知醫師注意用藥問題。
何時應就醫
通常眩暈病人都能自行走路就醫,如果嚴重被送入醫院時,醫生會採取靜脈注射方式,將前庭功能暫時趨緩下來,像急性期注射鎮靜劑,可以止暈止吐, 慢性期則可以服用抗組織胺加以治療,若與免疫有關,則可給予類固醇。
另外,醫生會使用利尿劑來降低病人體內的水分,同時改善內淋巴的水分,病人此時也不宜食用過鹹的飲食,因為鹽分與高血壓一樣,會使身體累積更多的水分, 所以每天攝取的鹽分應少於一公克。若出現姿勢性眩暈,則可以施以前庭訓練。 為避免眩暈復發,最好不要熬夜、長期勞累或是緊張,另外也要避免咖啡, 因 為咖啡因會造成血管收縮,同時酒精、香菸也是禁忌品。
Share:

打鼾 與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張先生晚上睡覺時,總是大聲打鼾,偶而停下來安靜一下,卻好像沒了呼吸似的。讓張太太很緊張,心想是上呼吸道問題,於是帶他來耳鼻喉科檢查,才發現張先生罹患了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簡稱OSA)。原來我們睡覺時,咽喉的肌肉會隨著睡眠深度而鬆弛,此時在吸氣的負壓作用下,咽喉就像洩氣的氣球一般被吸引而向中央塌陷。當狹窄到剩一個縫隙時,就會發出鼾聲;若負壓大到讓呼吸道完全塌陷與阻塞時,便會呼吸中止。呼吸中止將造成缺氧,使腦部反射機制啟動而略醒,好讓呼吸道打開。患者整晚便處於”入睡-打鼾-呼吸中止-缺氧-醒來-重新入睡”的循環,尤其在中年男性,肥胖,睡前喝酒,使用安眠藥物,仰睡,小下巴的族群,這樣的狀況就會更加嚴重。睡眠變得零碎,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

        研究指出,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可能因為注意力不集中,發生車禍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在職業駕駛,需要高度專度的工作上,就容易發生危險。且心血管也容易出問題,除了高血壓之外,發生中風的機會高達一般人的三倍多。另有造成頸動脈狹窄,耳鳴,夜間頻尿等問題的研究報告皆有報導過。可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個危險的疾病,但又容易被輕忽與低估。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要症狀: 鼾聲雷動、容易疲倦、白天嗜睡。其他症狀包括:感到窒息而醒來、頻繁夜尿、覺得沒睡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約有四分之一的成人有不等程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但因為在睡覺時發生,所以不見得會被注意到,結果讓身體長期承受傷害而發生問題。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黃金標準是在醫院的睡眠實驗室進行”多項睡眠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 PSG)”,若排程等候過久、或受試者在實驗室睡不著,也可以考慮用居家睡眠檢查儀作為替代評估工具。並一起使用經鼻內視鏡評估鼻塞狀況,舌底狀況,會厭軟骨,杓狀軟骨是否會塌陷,來制定一個完善的治療計畫。

        治療方面,確診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首先可考慮配戴正壓呼吸器,以確保呼吸道不會因為負壓而塌陷,他有完全根除打鼾的好處,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好的措施。但可惜有些患者不適應帶著他睡覺,或有一道風呼呼呼會吵到枕邊人而無法使用。其他輔助選項包括調整睡姿為側臥、控制體重、使用口腔咬合裝置等。對於以上做法都不適用的患者,則考慮以手術改善。有時候由耳鼻喉科醫師執行局部麻醉的鼻塞手術,就可以大幅改善睡眠品質,與正壓呼吸器的使用狀況,必要時也可執行懸壅垂軟顎成形術,打開咽喉開口,更嚴重者還可做正顎手術,同時改善小下巴與呼吸道塌陷問題。由於呼吸道可能不只一個部位發生阻塞,要由醫師仔細評估,來選擇手術部位與術式。
Share:

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鼻竇炎如何治療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鼻竇炎,鼻竇炎如何治療,如何避免急性鼻竇炎演變為慢性鼻竇炎,甚至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如腦膜炎?

慢性鼻竇炎一般是指鼻竇的發炎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的鼻竇炎。慢性鼻竇炎成因多為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全之急性鼻竇炎所演變而來。常因過敏性鼻炎、鼻息肉、免疫機能不全、鼻中隔彎曲或黏膜纖毛功能異常所致之黏液滯留、細菌感染,以及進一步不可逆之鼻竇黏膜組織變化,最後導致慢性鼻竇炎的發生。 慢性鼻竇炎的病人可能有下列症狀:1.鼻塞、鼻涕倒流、膿鼻涕;2.鼻痛、顏面 疼痛、牙痛、頭痛;3.嗅覺功能異常或喪失;4.口臭、長期咳嗽、失眠、容易 疲勞。
慢性鼻竇炎若持續惡化的話,可能會併發:
1. 局部併發症:鼻竇黏膜囊腫、骨髓炎;
2. 眼眶併發症:眼眶蜂窩組織炎、淚囊炎、視力衰退;
3. 顱內併發症:腦膜炎、硬腦膜外膿瘍,以及海綿狀竇栓塞等。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
1. 藥物治療:抗生素的投予,達到減低或抑制鼻竇致病菌的目的。一般先針對常見菌種給予初次投藥,待細菌培養及敏感測試報告出來後,再依敏感藥種給藥。
2. 手術治療: 若經以上藥物治療仍無效或已發現有不可逆之鼻竇黏膜病變, 如鼻息肉或鼻黏膜腫脹阻塞鼻竇開口,使鼻竇分泌物無法流出,則手術治療則成唯一方法。
手術方式有兩種:
(1) 鼻竇內視鏡手術:手術主要是以鼻竇內視鏡移除病變及阻塞鼻竇開口的黏膜或鼻息肉,並將鼻竇的開口加以擴大,吸除鼻竇內容物。病患顏面以及唇下不會有任何傷口,住院天數一般為三到五天。
(2) 經鼻外鼻竇手術:有些病變以鼻竇內視鏡手術無法徹底根除時,如上 頷竇內側壁倒生性乳頭瘤、篩竇黏液囊腫等。依照病變位置的不同,有 不同的皮膚切口。此類手術,病患不適感較高,住院天數較長,雖然目前較少使用,但仍有其價值。
在接受鼻竇手術後,大多數病人的症狀都可獲得改善,也因此輕忽術後追蹤照 顧的重要性。鼻竇手術後病人,鼻內易生痂皮。黏膜或黏膜息肉樣變化可能阻塞鼻竇開口。需定期接受局部治療一段時間,另外,有過敏性鼻炎、鼻息肉病史的人,在術後仍需接受藥物治療,以降低復發機率。


Share:

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薪水薄了,親情厚了,小孩後來怎麼了?

 今天是晴空萬里的好天氣,我們來看一些振奮人心的新聞。隨著疫情逐漸和緩,一些專家學者也注意到家庭遭遇驟變的小孩,究竟會不會造成長期的創傷呢?

這些小孩會不會長期帶著心理傷痕?終生沒有自信?無法享受快樂呢?
結果研究結果指出,壞環境,反而可能是孕育成功人生的好土壤。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這邊家庭驟變指的是因經濟蕭條或戰爭,導致家庭資產減少超過35%以上,譬如1929年經濟大蕭條或二戰時。傳統上認為家庭支持變差,應該對小孩人生事業會有負面影響,但研究追蹤了一群在美國經濟大蕭條中家庭頓失經濟的小孩,他們在家中遭遇變故時需要出門打工,分擔家計,女孩也需要肩負母職,代替打工的媽媽照顧年幼弟妹。驚人的發現這些小孩,在後來的人生,不論在薪資所得,對更好的職位與教育訓練的爭取,以及人生的快樂成就感,竟然都超過在同期沒有遭遇生活困頓的同儕!即使是許多女孩長大後結婚做家庭主婦,也傾向與較高收入或權力的對象結婚。
這個發現跌破一堆專家的眼睛,並仔細去看到底經濟傷害對孩童造成的影響會出現在哪裡,結果發現有一群小孩,在大蕭條或戰爭時,被迫逃到鄉下郊外,與父母分開的這群。在往後竟然出現長期的低自信與缺乏競爭力。
這就像電影型男飛行日誌,當喬治克隆尼要資遣一位資深員工時,員工憤怒難以接受,並拿出三個小孩的照片,質問喬治克隆尼你要我怎麼繼續照顧他們!結果老闆身邊的秘書安娜坎卓克竟說,「這是對你的小孩一個很好的教育,可以看見人可能遭遇挫折,並靠自己的努力重新出發。」當然女安娜當場被轟了出去,但回頭來看竟然也說出一些事實。
台灣在這次疫情中各行各業都影響甚鉅,但讀完這篇分享,大家不妨轉個心情正面看待,就像2008年金融海嘯時,台灣也流傳過一句話「薪水薄了,親情厚了」。只要家庭支柱不放棄希望,帶著全家人一同努力撐過難關,或許一場經濟危機,可能帶給你的孩子一輩子的財富與幸福。



Share: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音聲門診手術—找回您的聲音


        聲音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橋梁,擁有好的聲音會讓事情的溝通事半功倍,相反地,若有聲音沙啞等症狀,則會影響我們給人的第一印象;聲音沙啞可能是由不同種類的病因所形成,有些病因可經由適當的休息或生活習慣的調整來獲得改善,例如:急慢性聲帶炎等,有些病因可經由專業的語言治療師修正其發聲方式獲得改善,例如:肌肉緊張性失聲、聲帶結節(長繭)等,然而有些病因必須經由手術的介入方能改善其症狀,例如:聲帶息肉、聲帶囊腫、單側聲帶麻痺等;傳統性聲帶顯微手術或是聲帶注射整形手術,患者得住院接受全身麻醉,且術後須完全禁聲一個禮拜;但聲帶疾患常見於長時間說話的職業,例如:老師、攤販商、業務員等,迫於現實工作的需求,患者無法長時間休息來接受全身麻醉的手術治療,最後仍拖著病體繼續工作,導致聲音品質每況愈下,同時也影響到工作的品質。

        有賴於門診內視鏡影像系統的進步,本院音聲門診手術目前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聲帶病灶;針對聲帶結節、息肉、囊腫等,可在聲帶病灶上注入微量的類固醇,藉由類固醇的抗發炎作用改善病灶,同時也免去口服類固醇的全身性副作用,術後僅需禁聲休息三天;至於聲帶萎縮或單側聲帶麻痺等,可透過門診手術在聲帶上注射玻尿酸、膠原蛋白等物質,填補兩側聲帶發聲間隙,改善聲音品質;音聲門診手術有許多優點,患者不但可以在門診施行手術,不需要住院,免去全身麻醉的風險與住院花費外,同時患者也能在最短的時間重返工作岡位,不需要術後禁聲達一週之久。

聲帶注射門診手術方式視患者情況,可以採用經口或經頸部注射,在局部麻醉下將藥物透過細針頭送入聲帶病灶中,之後視病況配合語言治療。音聲門診手術並非適用於每位患者,患者可至本院音聲門診接受專業醫師的詳細檢查與諮詢,尋求最適切的治療方法。

Share: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聲音沙啞怎麼辦?



        發聲主要靠位於喉嚨深處、氣管最上端的聲帶,它的作用就像二片簧片, 呼吸時是分開的,要發聲時才靠攏,由肺部來的氣流經過氣管來振動它們而發 出聲音。如果這二片聲帶因為任何原因產生了變化,發出的聲音就會不正常。 任何需要說很多話的人,如老師、售貨員、甚至只是感冒多咳了兩聲,都可能有聲音沙啞的問題。
聲音沙啞最常見的原因是感冒發炎或說話太多造成聲帶腫脹引起的,這種情況只要少說話、多喝水滋潤,聲帶應該很快就會恢復正常。有些人是說了一 陣子話之後才覺得喉嚨乾、緊、啞,這可能是說話的方法不對引起的。這種人通常說話就像連珠砲一樣又快又多又大聲,或是說話時喉嚨太緊繃,所以把說話的方式改一改,改的溫柔一點慢一點,說話時喉嚨放鬆,應該可以改善。
        但這種不好的說話習慣久了,有的人聲帶上就慢慢的磨出繭,也就是聲帶結節。另外有些人則是在某次大吼或感冒嚴重咳嗽後,聲音就啞了沒法恢復,這可以是聲帶出血沒完全吸收變成聲帶息肉。愛抽煙、喝酒的人聲音沙啞更是要千萬小心;聲帶息肉、聲帶白斑,甚至聲門癌都常長在愛抽煙的人聲帶上。這些聲帶上長了東西,不管是良性或惡性的狀況所引起的聲音沙啞,就很難因休息而完全消失。

Q:聲音沙啞求醫的話會做那些檢查?
一般除了會尋問病史之外,用間接或直接喉鏡檢查聲門構造是否有病變,另外利用喉閃頻攝影檢查可看出聲帶之機能性變化,甚至可錄影起來向病患解釋。

Q:常見之器質病變造成之聲音沙啞有那?
急性聲帶炎有人通稱急性喉炎、急性發聲外傷、聲帶結節,這也是一般人較為 熟悉之聲帶病變,有人稱為「長繭」或「歌者結節」、聲帶息肉、慢性聲帶炎、 聲帶溝症、結核菌性喉炎、外傷:這包含了喉部外傷及醫源性氣管插管造成之 肉芽腫、腫瘤、聲帶麻痺。
如何自我照護

Q:平時嗓子如何保養?
1. 使用適當的音量說話:避免大聲吼叫或提高音量,尤其在吵鬧的環境,使用麥克風將可免除大聲說話的弊端。
2. 使用軟起聲說話:每句話的第一個字輕鬆地發聲,讓氣流與聲音同時出來。
3. 使用適當的速度說話:一句話的字數以不超過七到十個字為限,句子和句子中間需做停頓和呼吸。
4. 使用適當的音調說話:避免音調太低,以減少發聲時的阻力和聲帶緊張。
5. 注意音聲休息:工作時避免滔滔不絕,工作之餘避免長時間聊天、打電話。
6. 多喝溫開水保持喉嚨濕潤,以補充聲帶因長期使用而散失水份。
7. 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菸、酒、辣椒、咖啡、濃茶等。
8. 要有穩定的情緒,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以保持良好的聲帶彈性。
9. 感冒時儘量減少音聲使用:有音聲障礙時,音聲休息是最好的方法,不可使用耳語說話,若症狀持續二週以上,應儘早看醫師。
10. 注意說話時情緒的穩定性:在情緒極度高昂時,如盛怒、悲傷等, 應避免無限制的發洩音聲。

何時應就醫

總之,聲音沙啞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少講話、多休息、補充水份。如果休息幾天後還是沙啞,就該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一下聲帶有沒有長東西或有其他問題了。
Share: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頭一動就暈到吐?如果是這個病,門診就可治療,免吃藥、免開刀!

今天健祐醫師要分享一個重要的案例,

案例的發生如下面的影片:

暈眩到天旋地轉,不動就不暈


為什麼說他重要呢?
因為他常常困擾家中長輩們,
一躺下就頭暈,
或一個翻身就暈,
甚至有暈了好幾年終於來到診間找到正確的診斷。
真的是痛苦好久才得到解脫!
為什麼說解脫呢?
因為這個病,在診間,平均5分鐘就可以治療完成!
追蹤一周後7-8成都可以擺脫暈眩的問題。
或許你有聽過耳石脫落症,
也可以再Youtube或是Line影片看到類似的治療
但健祐醫師還是要提醒
正確的診斷需要很嚴謹的身體檢查,
治療完成也需要追蹤治療成果。
尤其一開始錯誤的診斷不只延誤治療,
還可能被錯誤的復位後,
單純的耳石問題變成到難以治療的情境。
好的健祐醫師今天就分享這隻影片。
有興趣了解更多歡迎按讚、分享、留言!



Share: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手術治療反覆扁桃腺發炎喉嚨痛,快又有效




 若要說在健祐醫師每天看到的病人中,最常見的單一主訴,那一定就是喉嚨痛了。其中,扁桃腺發炎佔了一大部分。且許多病人都痛了好幾年相當苦惱。但你知道嗎?若符合手術建議執行扁桃腺手術,可有效地長期控制喉嚨痛的問題。平均每年10次的扁桃腺急性發炎可降低至平均2次,更有少吃消炎藥、止痛藥、退燒藥,與免除急診門診就醫的必要。

究竟甚麼是扁桃腺發炎呢?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
扁桃腺位於口咽部的後外側方,且夾在兩層肉柱中間。它是咽喉部的「看門狗」,屬於淋巴組織,有製造抗體,抵抗病原菌侵襲的功能。扁桃腺生下來後,逐漸增大,一直到四歲時最大,同時發揮最大的功能,以後就隨年齡增加 而功能逐漸衰退。因此五歲以後摘除扁桃腺,並不會妨礙我們的免疫功能。
急性扁桃腺炎多發生於兒童及年青人,通常在感冒的時候合併發生, 尤其 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氣候嚴寒或酷暑,更容易發病。它來的十分突然,先 是發燒、發冷,接著是喉嚨劇痛,甚至吞嚥困難,尤其是兒童,常會拒食、流 口水、煩躁不安,難以入睡,同時還會有全身不適,如倦怠、頭痛、關節痛等 出現,常併有耳朵痛及頸淋巴結腫痛。
慢性扁桃腺炎,乃由於急性扁桃腺炎長期反覆發作形成。症狀比急性期輕 微,往往只有吞嚥疼痛或喉嚨異物感而已。嚴重時頸淋巴腫、頸部觸痛、全身 不適、肌肉及關節酸痛。若經常發作則可考慮手術切除,以免合併症產生。扁 桃腺炎合併症包括扁桃腺周圍膿瘍,咽旁膿瘍,風濕熱及腎絲球炎等。
如何自我照護
一. 急性扁桃腺炎
.充分休息。
.飲用大量白開水。
.以溫的食鹽水漱口。
.菸酒及刺激性高的食物盡量避免食用。
.頸部的冷敷及止痛劑的使用,對於緩和局部疼痛都十分有效。
二. 慢性扁桃腺炎
慢性扁桃腺炎要徹底根除,需手術治療。 扁桃腺切除術在耳鼻喉科是一項普遍的手術,但需注意的是手術後出血,因此手術後患者應遵照醫護人員的指示,吃流質及柔質食物,口咽內的分泌物用舌頭頂出來,勿用力咳出,並且少 用力說話。大約經四星期後,即可完全痊癒。
何時應就醫
喉嚨痛和發燒若超過 48 小時,要去找醫師。若診斷為急性扁桃腺炎, 醫 師會給予口服止痛藥及抗生素。再配合耳鼻喉科醫師的局部治療,把膿吸掉後 擦藥,這樣會好得快。在適當的處理及治療之下,常常在兩三天以後就不發燒 了,疼痛也減低了。若已痛到吞嚥困難,應考慮住院給予靜脈輸液及抗生素。 慢性扁桃腺炎較難痊癒,治療可予口服抗生素及止痛藥。如要徹底根除,就要 手術治療了。 現今醫界認為五歲以上即可切除,而不影響免疫功能。手術時機 為 (1)一年扁桃腺發炎大於4 次。(2)出現扁桃腺周圍膿瘍時。 (3)單側扁桃腺腫大,懷疑為腫瘤。(4)扁桃腺過度肥大而妨礙呼吸、睡眠及吞嚥困難時。 (5)已有扁桃腺炎的併發 症:風濕性心臟病、腎絲球腎炎。 (6)白喉帶原者。
如果你能看到這行,請拜託留一個「真的這麼好用?有案例分享嗎?」在留言區讓健祐醫師知道大家的閱讀耐受度喔~今天就聊到這邊囉
Share:

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被煙霧燻過,呼吸道會有續發性狹窄危險!

 



今天台北市發生錢櫃KTV大火重大事件,

健祐醫師也感到非常意外與難過,
希望傷者都能早日康復!
健祐醫師在急診室也偶而會遇到
火災逃生與濃煙吸入的的案例
而濃煙吸入最重要的觀念就是,
不要被一時的穩定騙了!
因為人體呼吸道全是黏膜組織,
一旦被濃煙或高溫刺激過,
續發的發炎腫脹反應是很激烈的。
尤其一開始臉部燒傷很厲害,
或是呼吸道全是碳粒的,
甚至在病人毫無喘鳴前
就要考慮預防性插管。
因此健祐醫師整理了幾個火場逃生後,
需要特別注意的徵兆,
若有這些徵兆,
就要小心後續呼吸道狹窄與呼吸困難,
千萬別大意!
Share:

2020年4月22日 星期三

這支險惡的冠狀病毒,竟然會攻擊人體八種器官!?

 幸好台灣再度度過,沒有爆發大規模感染的一天。一定要繼續保持下去!昨天提到嗅覺喪失獲得許多讀者熱烈迴響,但你知道嗎?這支險惡的冠狀病毒,竟然會攻擊人體八種器官!

今天J小編再為大家分享一則美國非常頂尖的"Science"雜誌發表的最新報告。究竟這支病毒會如何傷害人體哪八大器官?
1. 肺:病毒最惡劣的毒性就是侵犯人體肺泡細胞,使得氧氣無法交換,甚至破壞通透膜使水與血滲進其他肺泡中使人呼吸窘迫。
2. 肝:超過一半的病人也出現肝臟受傷現象,這可能是病毒引起劇烈人體防衛的免疫反應導致的後果。也可能是治療病毒感染時大量使用藥物的關係。
3. 腎臟:病毒可能直接侵犯腎臟或是人體血壓不穩等原因造成腎臟受傷。但一旦腎臟功能喪失,人體順利恢復健康的機會就渺茫了。
4.腸子:顯微鏡中可看到病毒侵犯腸子的證據。並可能導致20%的患者出現腹瀉的現象。
5. 大腦:研究指出一部分感染患者出現中風,癲癇,意識不清的現象。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對抗這些現象。
6. 眼睛:結膜炎,眼瞼腫脹發炎在感染患者身上出現比例較高,尤其在重症患者可見到。
7. 鼻:如同我們上一篇文章,嗅覺喪失也是感染者常見主訴,科學家懷疑病毒可能直接入侵嗅覺神經導致此一病變。
8. 心臟血管:研究指出病毒可能進入血管壁中導致血栓形成與心肌缺血,也就是急性心臟病發生。
以上是最新的研究統整這支病毒廣泛的影響力。台灣一定要繼續堅守,全民共識共同防疫來度過這個挑戰。
Share:

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嗅覺喪失,被感染了嗎?


 看著台灣可能邁入第二波密切觀察期,最近因為嗅覺喪失而焦慮來到診間的病患也變多了。

那為什麼嗅覺喪失會在這波疫情的後半被大幅報導呢?
究竟嗅覺喪失跟感染武漢肺炎是甚麼關係呢?
這邊可以說明一下。
在承平時後嗅覺喪失的三大成因就包含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 佔 40%
2. 鼻部過敏、鼻息肉等造成的鼻塞
3. 鼻部創傷
所以上呼吸道感染冠狀病毒會出現嗅覺喪失的症狀也是毫無意外的。
尤其平常冠狀病毒就佔了呼吸道感染的15%左右,
那為什麼現在大家這麼在意嗅覺喪失?
這要跟疾病篩檢有關。
===
在平常時候若我們用嗅覺喪失來篩檢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因為感染案例不多,可能大量遇到鼻過敏或其他原因的病人。
但在武漢肺炎這樣的非常時期,
即使嗅覺喪失這樣不是很精確的症狀常常也可以抓到輕症患者,
為什麼會這樣呢?
===
我們舉個例來說
假設每100個鬧鐘有一個是不會響的
我們觀察個半天,想抓出哪一個是壞的,猜到機率就很低
但如果100個鬧鐘有50個是不會響的
不用觀察太久,只要抓一陣子沒有響的,就很可能就是有問題的
用術語來說,就是疾病普及率上昇時,篩檢工具的陽性預測值也會跟著上升!
亦即在疾病大流行時,不是很準的篩檢工具篩到確診案例的機會是上升的!
===
所以嗅覺喪失或異常應該要懷疑感染武漢肺炎病毒嗎?
但在這個防疫視同作戰的關鍵時刻
直接到醫院求助是建議的!
祝福台灣能繼續堅守防疫,協助世界度過這次危機!
Share:

精選文章

過敏性鼻炎是否能根治?

在門診中,健祐醫師常遇到一類病患,明明是初診,卻有10幾年的病史,也常有"從出生就這樣"的敘述,小朋友最擔心一直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年輕人覺得得了一個永遠不會好的病很困擾,中年人大多看開了拿拿藥也算有治療了。但只要細問,大家都會有一個共通的疑惑:過敏性鼻炎,...

Blog Archive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