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的耳鼻喉科就醫管道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認識音聲治療



 音聲治療顧名思義是針對“說話的聲音”問題或“嗓音異常”(voice disorders)進行的治療。說話聲音異常的可能原因以及涵蓋範圍非常廣,其相關就診科別包括耳鼻喉頭頸外科、胸腔內外科、神經內外科、腸胃科、身心內科、復健科…等。本文僅針對喉部問題所產生之嗓音異常的處置進行簡介。
音聲治療可分為侵入性與非侵入性的治療。侵入性治療主要由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針對器質性病變進行手術、注射或藥物等治療;而非侵入性治療則由語言治療師執行。民眾如有“燒聲”、“破音”…等說話的不適感,可先由醫師進行喉部構造的檢查與診斷,並透過語言治療師進行喉部發聲機能檢查、氣動學檢查、鼻咽共鳴檢查,以及發聲相關肌群檢查等,了解造成嗓音異常的可能原因,決定接受治療方向。
除了直接接受侵入性治療之外,非侵入性音聲治療的方向大致如下:
一、發聲相關肌群的處置
從感到聲音不適到求診前,病人常會以過度用力或過度輕、壓低音的方式說話。這種過與不及的不當發聲方式,會造成喉部發聲肌群不當運動而產生肌張力的問題。另外,頭頸、胸、與上腹等部位的肌群皆與發聲有關,當這些部位因意外傷害、手術或侵入性治療致使肌肉的結構性或功能性損傷,也會造成發聲肌群的運動異常。針對肌肉運動異常、筋膜、軟組織發炎水腫等造成的喉部不適感,可由接受過訓練的語言治療師進行發聲肌群之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來緩解症狀。
二、深度呼吸訓練
發聲的音質也由聲帶運動的氣動條件來決定。透過深度呼吸訓練能使發聲肌群與呼吸氣流之間建立良好的協調性。深度呼吸訓練包括:鍛鍊呼吸肌力與耐力,調整各種發聲模式(說話、唱歌)時胸廓彈性與氣道阻抗等呼吸適應性。
三、發聲與共鳴訓練
如同建立良好的走路運動習慣,適當的發聲練習是最簡單的聲帶與發聲肌群運動。發聲與共鳴訓練是每次音聲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步驟。針對各人不同的聲音使用需求,引導個別化的發聲與共鳴方式,建立良好的喉部使用習慣與發聲行為,才能有效地避免嗓音異常再發生的可能性。
Sha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過敏性鼻炎是否能根治?

在門診中,健祐醫師常遇到一類病患,明明是初診,卻有10幾年的病史,也常有"從出生就這樣"的敘述,小朋友最擔心一直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年輕人覺得得了一個永遠不會好的病很困擾,中年人大多看開了拿拿藥也算有治療了。但只要細問,大家都會有一個共通的疑惑:過敏性鼻炎,...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