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的耳鼻喉科就醫管道

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

鼻子症狀很嚴重?老是流鼻水,鼻塞,鼻子好難受!


        鼻腔內視鏡微創翼管神經 (支配鼻過敏的神經) 阻斷術內視鏡翼管過敏神經阻斷術,主要是針對嚴重過敏成人患者,利用鼻竇內視鏡手術治療過敏性嚴重患者,手術具微創性,恢復期快。
        當內科療法無法改善過敏時,可考慮用手術治療,主要有各式雷射手 術、冷凍治療、電燒、下鼻甲手術、低溫射頻下鼻甲手術、以及內視 鏡翼管神經阻斷術以阻斷過敏發炎反應等等,可供選擇來改善嚴重或 是經年性過敏性鼻炎或血管運動性鼻炎所導致的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惱人的症狀。

治療流程:
一、 門診安排過敏原檢查,鼻竇電腦斷層檢查,並評估有無手術禁忌症,如藥物過敏、出血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乾眼症....等等。
二、手術為從鼻竇蝶竇內或周圍將過敏神經(翼管神經)切斷以阻斷 鼻過敏反應以減緩症狀,鼻腔內傷口小,皮膚外觀無傷口。 如神經位處骨內深層型,手術難度較高。
三、全身麻醉住院手術兩晚後可以出院,鼻腔內傷口放置止血綿塊數日後移除,一週後門診追蹤。
四、健保給付項目,自付醫療材料低。
五、術後效果明顯,手術少數患者會出現短暫乾眼症,需要暫時使用人工淚液或藥膏舒緩眼部症狀,少數患者可能持續較久。
由於醫療技術日益進步,此並非唯一治療鼻炎的方式,也不代表是最佳的方式,長時間過敏症狀改善效果仍有待觀察! 如有任何疑問,建議先諮詢門診醫師!
Share:

2020年6月20日 星期六

全球新增案例數再次突破新高


昨日全球新增案例數再次突破新高,來到了18萬1005人,巴西更是一舉超越美國變成最大新增病例國來到5萬5千人。隨著美國示威活動與逐漸開放,案例數從往常2萬初也提升到3萬3千人。而中國方面疫情也不太穩定,北京已經確診183例也進入高度警戒狀態。檢視好防疫物資與下半年度計畫,下一波境外移入可能要開始了。

Share: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漫談鼻咽癌與鼻咽癌篩檢


 陳先生參加公司年度健康檢查,報告上有一項「鼻咽癌篩檢 抗EB病毒VCA IgA抗體」陽性,陳先生拿這份報告來門診就診,很擔心的問他是不是得到鼻咽癌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鼻咽癌在中國東南沿海有較高的發生率,台灣居民祖先大多來自福建和廣東,因此台灣也是發生鼻咽癌的高危險區。根據統計全台灣每年約有1500名新診斷鼻咽癌病人發生,通常發生在40到60歲間,比一般癌症的發生約年輕10歲,男性較多,男女比約3-4比1。鼻咽癌發生的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之外,另外也和EB病毒感染有很強的關聯性。研究發現,大部分的民眾一生中都曾經感染過EB病毒,所以血清中都有抗EB病毒 IgG抗體。進一步研究發現,鼻咽癌病人,相對於健康的民眾,血清中抗EB病毒IgA抗體呈現陽性的比例有統計學上的差異。因此,血清中抗EB病毒 IgA抗體,可做為鼻咽癌早期篩檢的工具。
台灣現在的健康檢查,大部分都是抽血檢驗血清中抗EB病毒VCA IgA抗體來篩檢鼻咽癌,如果檢驗報告呈現陽性,則會建議民眾到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根據2016年的研究報告,利用血清中抗EB病毒VCA IgA抗體來篩檢鼻咽癌,有83%的敏感性和88%的特異性,但是陽性預測值不高。高敏感性和高特異性表示抗EB病毒VCA IgA抗體可以用來篩檢鼻咽癌,但是陽性預測值不高表示檢驗報告即使呈現陽性也不用馬上擔心自己得到鼻咽癌。所以看到健檢報告抗EB病毒VCA IgA抗體陽性先不用緊張,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會用鼻咽內視鏡仔細檢查,如果有懷疑的鼻咽病灶再用切片來確定診斷。如果鼻咽內視鏡檢查正常,則建議每年抽血檢查一次及定期做鼻咽內視鏡檢查。
由於鼻咽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確診鼻咽癌的時候,80%以上的病人已經是第三期或第四期了。除了抽血檢驗血清中抗EB病毒IgA抗體有助於篩檢出早期鼻咽癌外,對於鼻咽癌相關的初期症狀,包含單側耳朵悶塞感或聽力障礙、痰中或鼻涕帶血或摸到頸部腫塊要有警覺性,應該要及早到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期達到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
Share: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認識音聲治療



 音聲治療顧名思義是針對“說話的聲音”問題或“嗓音異常”(voice disorders)進行的治療。說話聲音異常的可能原因以及涵蓋範圍非常廣,其相關就診科別包括耳鼻喉頭頸外科、胸腔內外科、神經內外科、腸胃科、身心內科、復健科…等。本文僅針對喉部問題所產生之嗓音異常的處置進行簡介。
音聲治療可分為侵入性與非侵入性的治療。侵入性治療主要由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針對器質性病變進行手術、注射或藥物等治療;而非侵入性治療則由語言治療師執行。民眾如有“燒聲”、“破音”…等說話的不適感,可先由醫師進行喉部構造的檢查與診斷,並透過語言治療師進行喉部發聲機能檢查、氣動學檢查、鼻咽共鳴檢查,以及發聲相關肌群檢查等,了解造成嗓音異常的可能原因,決定接受治療方向。
除了直接接受侵入性治療之外,非侵入性音聲治療的方向大致如下:
一、發聲相關肌群的處置
從感到聲音不適到求診前,病人常會以過度用力或過度輕、壓低音的方式說話。這種過與不及的不當發聲方式,會造成喉部發聲肌群不當運動而產生肌張力的問題。另外,頭頸、胸、與上腹等部位的肌群皆與發聲有關,當這些部位因意外傷害、手術或侵入性治療致使肌肉的結構性或功能性損傷,也會造成發聲肌群的運動異常。針對肌肉運動異常、筋膜、軟組織發炎水腫等造成的喉部不適感,可由接受過訓練的語言治療師進行發聲肌群之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來緩解症狀。
二、深度呼吸訓練
發聲的音質也由聲帶運動的氣動條件來決定。透過深度呼吸訓練能使發聲肌群與呼吸氣流之間建立良好的協調性。深度呼吸訓練包括:鍛鍊呼吸肌力與耐力,調整各種發聲模式(說話、唱歌)時胸廓彈性與氣道阻抗等呼吸適應性。
三、發聲與共鳴訓練
如同建立良好的走路運動習慣,適當的發聲練習是最簡單的聲帶與發聲肌群運動。發聲與共鳴訓練是每次音聲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步驟。針對各人不同的聲音使用需求,引導個別化的發聲與共鳴方式,建立良好的喉部使用習慣與發聲行為,才能有效地避免嗓音異常再發生的可能性。
Share:

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耳朵悶?淺談耳咽管功能異常及治療

 


耳咽管又稱歐氏管,深處顱底,兩端開口連通耳膜之後的中耳腔及鼻咽,可引導鼻咽腔的空氣來平衡中耳的壓力,也能引流中耳的液體至鼻咽排出。平常耳咽管呈關閉狀態,打哈欠、吞嚥或擤鼻涕時,肌肉及氣流帶動耳咽管打開,中耳的壓力就得以平衡。若開關機制出現障礙,便形成耳咽管疾患。約有八成的患者是耳咽管發生阻塞,而另外兩成的患者則是因為關不起來而造成所謂的「耳咽管開放症」。

耳咽管阻塞症

阻塞的耳咽管使中耳壓力無法平衡,因此容易耳悶、脹痛及耳鳴。時間一久,中耳負壓造成積水、沾黏,甚至細菌侵入造成反覆性中耳炎。
大部分阻塞與鼻咽發炎有關。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容易造成黏膜發炎水腫,使耳咽管阻塞無法打開。嚴重胃食道咽喉逆流者,也可能因為長時間酸液及消化酵素的刺激產生慢性的咽部發炎引發阻塞。但最需要注意的是「鼻咽腫瘤」。若是小朋友反覆性中耳積水,可能是肥大的鼻咽扁桃組織壓迫所致,但若是中年人長期的耳朵悶塞積水,千萬要小心「鼻咽癌」!若非鼻咽腫瘤病患,可先從消除鼻咽發炎的藥物開始治療,但若藥物幫忙不大,傳統上會局部麻醉在耳膜上放置中耳通氣管引流壓力及積水。較新的治療方式包括全身麻醉下的耳咽管開口雷射燒灼或氣球擴張術,除了生活上較方便不須擔心中耳進水之外,亦有不錯的成功率。


耳咽管開放症

耳咽管開放症患者常抱怨講話有回音,耳朵悶住或氣流聲轟轟響。這類患者通常較為精瘦,因為耳咽管開口的脂肪墊較薄,關不緊而產生症狀。另一群病患則是頭頸部癌症放射治療後,造成鼻咽黏膜硬化無法關閉。傳統上會先嘗試增重及強化吞嚥訓練,但若效果不彰,亦有新式的局部或全身麻醉經鼻內視鏡注射術,能立即有效的緩解悶塞症狀。
若您有以上症狀,可請耳鼻喉科醫師協助您進行檢查診斷,排除較嚴重的腫瘤問題並嘗試治療,改善您的不適。
Share:

耳鳴簡介

        今天跟大家介紹耳鳴,相信耳鳴很多人都遇到過,那如何治療,何時應就醫呢?請各位看下去~

        耳鳴是很多病所共有的一個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 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它有時只發生在耳的一側,有時則兩邊皆有。聲音可能來自於耳朵,也可能來自於顱內。耳鳴臨床的表徵,呈現非常多樣化,可以是單側性或雙側性,也可以是連續音或間斷音、高頻音或低頻音、及各種不同的音色,正反映出其病因的複雜性, 及考驗醫師的診斷能力。目前較大眾所接受的分類法是:
(一)他覺性耳鳴
(二) 自覺性耳鳴兩種
    前者,即他人(醫師)可以用儀器或耳朵,聽到患者所抱怨的耳鳴聲(一般佔少部分);而後者,即只有患者本身能聽得到,但別人卻無法聽得到的耳鳴聲(佔大部分的耳鳴患者)。它發生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耳道的阻塞,使共鳴受到影響。
2.耳膜有了破洞或產生病變腫脹。
3.中耳聽骨、耳咽管(掌管中耳的壓力)有了問題。
4.內耳聽覺細胞損壞。
5.聽神經故障。
6.聽覺中樞有了毛病。
7.耳部附近的血管性病變。其他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全身性的疾病,也是造成耳鳴常見的原因之一。
如何自我照護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保持愉快的心情,儘量不去注意耳鳴的聲音,大部份的耳鳴都與情緒有關係,所以要避免太大的壓力。
2. 避免抽煙、喝酒、咖啡、可樂及茶葉。
3. 避免噪音的刺激:環境噪音以及吵雜的音樂。
4. 充分的休息,適量的運動以及避免過度勞累。
5. 耳鳴通常在安靜的環境中會比較明顯,這是因為外界的聲音可以將耳鳴遮蔽的關係,所以晚上因為耳鳴而睡不著時,可以在房間內擺置有聲音的物品,如時鐘或冷氣。
何時應就醫
由於耳鳴的成因複雜,耳鳴的治療方法有許多種,包括有一般內科藥物的治療、耳鳴遮蔽器及助聽器、生物回饋訓練法、心理治療和耳科手術等各種方法。而在治療耳鳴時,我們一定要記得耳鳴只是一種症狀必須找出其致病因,針對其病因,才能徹底治療。所以,醫師的細心診斷及病患的耐心求診,共同找出其 可能的病因,而給予病患最適當的治療。
Share:

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暈眩介紹

 

頭暈或眩暈的症狀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大概就像頭痛一樣,每個人多少都曾感受過這些問題,這些問題要如何解決呢?

頭暈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大部分的頭暈與內科疾病有關,譬如貧血、姿態性低血壓等等。有些人蹲著站起來時會覺得頭暈,這種姿態性引起的頭暈很常見,通常不太嚴重,與耳鼻喉科的關係也不大。頭暈為一種天旋地轉的感覺,眩暈者會覺得外面的景物好像在晃動,這種情形我們特別稱之為「眩暈」。之所以要合併「眩」「暈」兩字,就是要形容那種天旋地轉的感覺,「暈」 只是頭昏,許多疾病都會造成頭昏,例如感冒、或僅僅血壓升高,都會令人感覺頭昏,這類頭昏並不會有「眩」的感覺,也就是「旋轉」的感覺。眩暈的分類 : 在醫學上,眩暈有依據解剖部位或依據症狀兩種分類方法。因引起眩暈器官部位的不同,分為末梢性、中樞性及反射性三類,大、小腦屬於中樞器官, 凡大、小腦病變像動脈硬化、高或低血壓、腫瘤等引起的眩暈均屬此類。而內耳部分則為末梢器官,舉凡內耳病變如梅尼爾氏病、前庭神經炎均屬之,未梢性 的眩暈症只要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休息及訓練,幾乎都可以得到控制。至於反射性的眩暈,很多人都遇到過,像暈車、暈船、暈機都十分常見,那是因為我們的視覺、小腦、內耳對於訊息的處理產生衝突所致。此外因發作症狀的差異,又可分為回轉性眩暈、誘發性眩暈、浮動性眩暈及動搖性眩暈四種。 造成眩暈的原因 :
1. 常見的是動暈症,是指乘坐車輛、船隻、飛機等交通工具容易造成的眩暈, 這種眩暈主要是視覺與前庭的感覺發生暫時性衝突,或是內耳前庭系統內部 訊號彼此不協調所致。
2. 梅尼爾氏症:梅尼爾氏症在眩暈界非常有名,因此很多眩暈都被歸類為此症,事實上真正的美尼爾氏症的病人少於10%。起初發現有種眩暈症發作時會 合併出現眩暈、耳鳴、聽力障礙三種情形,將之定名為美尼爾氏症,後來發現此症會有內耳積水現象,因此又稱為「內耳積水」。
3. 前庭神經炎:感冒造成頭暈,可能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前庭神經炎有關,這 類病人在詢問病史後,都能發現最近1-3周內有感冒病史。
4.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症:此眩暈症主要由病人頭位或體位改變,例如坐起來或躺下所引起的,有些人在床上翻個身都會覺得眩暈,它的特點為眩暈時間非常短,大概不超過30秒。
5. 外淋巴廔管:有時外傷或耳部手術造成外淋巴廔管時會引起眩暈。
6. 小兒眩暈症(良性陣發性眩暈):眩暈不僅發生在老年人及成年人身上,小孩也會出現,有些家長誤以為是小孩逃避上學的藉口而加以忽略,事實上良 性陣發性眩暈也會出現在小孩身上,好發年齡在4-15歲之間,大部分與血管痙攣收縮有關,類似偏頭痛的機轉,因此眩暈的同時也會伴隨頭痛,持續時間不久,通常約20分鐘。
7. 基體動脈循環不全:基體動脈循環不全症大多發生在年紀大的人身上,這類病人多半有高血壓病史,與中風也有關係。這類病人眩暈多發生在清晨起 床時,因為心臟血液一時之間無法馬上足夠供應腦部,產生腦部暫時缺血而導致眩暈,此時很容易發生跌倒。
8. 其它:有1%的病人因為內耳到大腦的路徑上長腫瘤,壓迫到聽覺神經, 產生聽覺障礙及眩暈。
眩暈的診斷: 眩暈的病史非常重要,大部分的醫院在安排眩暈病人做些進一步檢查之前,都會讓病人填寫問卷,詳細敘述眩暈發生的狀況,因為根據經驗,80%的眩暈病人經過詢問病史後,都可以診斷出病因,只有20%的病人需要做些儀器檢查,例如平衡功能檢查、聽力檢查,甚至電腦斷層檢查或核磁共振檢查,才能夠確定病因。有些眩暈的症狀需要靠儀器來輔助檢查,最常見的就是平衡功能檢查,像眼振辨讀檢查就是利用眼睛在追擊目標出現眼振時,在眼皮貼上電極片,將眼球運動在紙上記錄其圖形變化,正常時眼球運動呈現規律化的圖形,如果出現鋸齒形,可能就是有眼振發生,醫生可以根據眼振出現的狀況,判定眩暈究竟是屬於周邊或中樞的病變。還有一種灌冷水(風)及灌熱水(風)的檢查,是利用將冷熱水(風)灌入耳朵,以刺激耳朵產生眩暈的感覺,如果內耳的平衡功能低下或已經失去作用的話,就不會產生反應;反之,受到刺激會覺得昏,則表示前庭功能還不錯,所以經過這項檢查測試而未出現眩暈感的話, 情況反而不太妙,要特別注意。還有一項平衡功能檢查為旋轉椅測驗引發頭暈, 觀察病人整體處於眩暈狀況時,是否能於短時間內平衡過來,為一種檢查平衡功能及本體感覺的方式。
如何自我照護
眩暈病人除了定時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外,平時也要注意保養之道,因為造成眩暈的重要原因有二:一、是病毒引起,二、是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只要避開這兩點, 眩暈就能獲得很大的改善。首先,應該避免感冒、疲累或情緒過於激動,以免導致身體抵抗力變差,進而刺激內耳平衡器官引發眩暈 。
從事輕微運動可以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因為內耳器官的循環很重要,只要保持血液循環良好的話,發生眩暈的機會相對就會減低很多,但是如果有登高山嗜好的人最好停止,因為高度壓力的改變會造成暫時性平衡失調的現象,容易導致眩暈。
生活上還有一些細節必須注意,像因為眩暈不知何時會發作,所以常眩暈的人平常走路最好靠邊比較安全;飲食上避免菸、酒及咖啡;另外,有些藥物會引起內耳方面的問題,像鏈黴菌會被壞聽覺神經及平衡器官,因此如果平常就有平衡不良的人,因其他疾病在醫院進行手術時,應該告知醫師注意用藥問題。
何時應就醫
通常眩暈病人都能自行走路就醫,如果嚴重被送入醫院時,醫生會採取靜脈注射方式,將前庭功能暫時趨緩下來,像急性期注射鎮靜劑,可以止暈止吐, 慢性期則可以服用抗組織胺加以治療,若與免疫有關,則可給予類固醇。
另外,醫生會使用利尿劑來降低病人體內的水分,同時改善內淋巴的水分,病人此時也不宜食用過鹹的飲食,因為鹽分與高血壓一樣,會使身體累積更多的水分, 所以每天攝取的鹽分應少於一公克。若出現姿勢性眩暈,則可以施以前庭訓練。 為避免眩暈復發,最好不要熬夜、長期勞累或是緊張,另外也要避免咖啡, 因 為咖啡因會造成血管收縮,同時酒精、香菸也是禁忌品。
Share:

打鼾 與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張先生晚上睡覺時,總是大聲打鼾,偶而停下來安靜一下,卻好像沒了呼吸似的。讓張太太很緊張,心想是上呼吸道問題,於是帶他來耳鼻喉科檢查,才發現張先生罹患了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簡稱OSA)。原來我們睡覺時,咽喉的肌肉會隨著睡眠深度而鬆弛,此時在吸氣的負壓作用下,咽喉就像洩氣的氣球一般被吸引而向中央塌陷。當狹窄到剩一個縫隙時,就會發出鼾聲;若負壓大到讓呼吸道完全塌陷與阻塞時,便會呼吸中止。呼吸中止將造成缺氧,使腦部反射機制啟動而略醒,好讓呼吸道打開。患者整晚便處於”入睡-打鼾-呼吸中止-缺氧-醒來-重新入睡”的循環,尤其在中年男性,肥胖,睡前喝酒,使用安眠藥物,仰睡,小下巴的族群,這樣的狀況就會更加嚴重。睡眠變得零碎,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

        研究指出,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可能因為注意力不集中,發生車禍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在職業駕駛,需要高度專度的工作上,就容易發生危險。且心血管也容易出問題,除了高血壓之外,發生中風的機會高達一般人的三倍多。另有造成頸動脈狹窄,耳鳴,夜間頻尿等問題的研究報告皆有報導過。可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個危險的疾病,但又容易被輕忽與低估。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要症狀: 鼾聲雷動、容易疲倦、白天嗜睡。其他症狀包括:感到窒息而醒來、頻繁夜尿、覺得沒睡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約有四分之一的成人有不等程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但因為在睡覺時發生,所以不見得會被注意到,結果讓身體長期承受傷害而發生問題。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黃金標準是在醫院的睡眠實驗室進行”多項睡眠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 PSG)”,若排程等候過久、或受試者在實驗室睡不著,也可以考慮用居家睡眠檢查儀作為替代評估工具。並一起使用經鼻內視鏡評估鼻塞狀況,舌底狀況,會厭軟骨,杓狀軟骨是否會塌陷,來制定一個完善的治療計畫。

        治療方面,確診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首先可考慮配戴正壓呼吸器,以確保呼吸道不會因為負壓而塌陷,他有完全根除打鼾的好處,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好的措施。但可惜有些患者不適應帶著他睡覺,或有一道風呼呼呼會吵到枕邊人而無法使用。其他輔助選項包括調整睡姿為側臥、控制體重、使用口腔咬合裝置等。對於以上做法都不適用的患者,則考慮以手術改善。有時候由耳鼻喉科醫師執行局部麻醉的鼻塞手術,就可以大幅改善睡眠品質,與正壓呼吸器的使用狀況,必要時也可執行懸壅垂軟顎成形術,打開咽喉開口,更嚴重者還可做正顎手術,同時改善小下巴與呼吸道塌陷問題。由於呼吸道可能不只一個部位發生阻塞,要由醫師仔細評估,來選擇手術部位與術式。
Share:

精選文章

過敏性鼻炎是否能根治?

在門診中,健祐醫師常遇到一類病患,明明是初診,卻有10幾年的病史,也常有"從出生就這樣"的敘述,小朋友最擔心一直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年輕人覺得得了一個永遠不會好的病很困擾,中年人大多看開了拿拿藥也算有治療了。但只要細問,大家都會有一個共通的疑惑:過敏性鼻炎,...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