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的耳鼻喉科就醫管道

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

鼻子症狀很嚴重?老是流鼻水,鼻塞,鼻子好難受!

        鼻腔內視鏡微創翼管神經 (支配鼻過敏的神經) 阻斷術內視鏡翼管過敏神經阻斷術,主要是針對嚴重過敏成人患者,利用鼻竇內視鏡手術治療過敏性嚴重患者,手術具微創性,恢復期快。        當內科療法無法改善過敏時,可考慮用手術治療,主要有各式雷射手 術、冷凍治療、電燒、下鼻甲手術、低溫射頻下鼻甲手術、以及內視 鏡翼管神經阻斷術以阻斷過敏發炎反應等等,可供選擇來改善嚴重或 是經年性過敏性鼻炎或血管運動性鼻炎所導致的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惱人的症狀。治療流程:一、...
Share:

2020年6月20日 星期六

全球新增案例數再次突破新高

昨日全球新增案例數再次突破新高,來到了18萬1005人,巴西更是一舉超越美國變成最大新增病例國來到5萬5千人。隨著美國示威活動與逐漸開放,案例數從往常2萬初也提升到3萬3千人。而中國方面疫情也不太穩定,北京已經確診183例也進入高度警戒狀態。檢視好防疫物資與下半年度計畫,下一波境外移入可能要開...
Share: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漫談鼻咽癌與鼻咽癌篩檢

 陳先生參加公司年度健康檢查,報告上有一項「鼻咽癌篩檢 抗EB病毒VCA IgA抗體」陽性,陳先生拿這份報告來門診就診,很擔心的問他是不是得到鼻咽癌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鼻咽癌在中國東南沿海有較高的發生率,台灣居民祖先大多來自福建和廣東,因此台灣也是發生鼻咽癌的高危險區。根據統計全台灣每年約有1500名新診斷鼻咽癌病人發生,通常發生在40到60歲間,比一般癌症的發生約年輕10歲,男性較多,男女比約3-4比1。鼻咽癌發生的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之外,另外也和EB病毒感染有很強的關聯性。研究發現,大部分的民眾一生中都曾經感染過EB病毒,所以血清中都有抗EB病毒...
Share: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認識音聲治療

 音聲治療顧名思義是針對“說話的聲音”問題或“嗓音異常”(voice disorders)進行的治療。說話聲音異常的可能原因以及涵蓋範圍非常廣,其相關就診科別包括耳鼻喉頭頸外科、胸腔內外科、神經內外科、腸胃科、身心內科、復健科…等。本文僅針對喉部問題所產生之嗓音異常的處置進行簡介。音聲治療可分為侵入性與非侵入性的治療。侵入性治療主要由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針對器質性病變進行手術、注射或藥物等治療;而非侵入性治療則由語言治療師執行。民眾如有“燒聲”、“破音”…等說話的不適感,可先由醫師進行喉部構造的檢查與診斷,並透過語言治療師進行喉部發聲機能檢查、氣動學檢查、鼻咽共鳴檢查,以及發聲相關肌群檢查等,了解造成嗓音異常的可能原因,決定接受治療方向。除了直接接受侵入性治療之外,非侵入性音聲治療的方向大致如下:一、發聲相關肌群的處置從感到聲音不適到求診前,病人常會以過度用力或過度輕、壓低音的方式說話。這種過與不及的不當發聲方式,會造成喉部發聲肌群不當運動而產生肌張力的問題。另外,頭頸、胸、與上腹等部位的肌群皆與發聲有關,當這些部位因意外傷害、手術或侵入性治療致使肌肉的結構性或功能性損傷,也會造成發聲肌群的運動異常。針對肌肉運動異常、筋膜、軟組織發炎水腫等造成的喉部不適感,可由接受過訓練的語言治療師進行發聲肌群之徒手治療(manual...
Share:

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耳朵悶?淺談耳咽管功能異常及治療

  耳咽管又稱歐氏管,深處顱底,兩端開口連通耳膜之後的中耳腔及鼻咽,可引導鼻咽腔的空氣來平衡中耳的壓力,也能引流中耳的液體至鼻咽排出。平常耳咽管呈關閉狀態,打哈欠、吞嚥或擤鼻涕時,肌肉及氣流帶動耳咽管打開,中耳的壓力就得以平衡。若開關機制出現障礙,便形成耳咽管疾患。約有八成的患者是耳咽管發生阻塞,而另外兩成的患者則是因為關不起來而造成所謂的「耳咽管開放症」。耳咽管阻塞症 阻塞的耳咽管使中耳壓力無法平衡,因此容易耳悶、脹痛及耳鳴。時間一久,中耳負壓造成積水、沾黏,甚至細菌侵入造成反覆性中耳炎。大部分阻塞與鼻咽發炎有關。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容易造成黏膜發炎水腫,使耳咽管阻塞無法打開。嚴重胃食道咽喉逆流者,也可能因為長時間酸液及消化酵素的刺激產生慢性的咽部發炎引發阻塞。但最需要注意的是「鼻咽腫瘤」。若是小朋友反覆性中耳積水,可能是肥大的鼻咽扁桃組織壓迫所致,但若是中年人長期的耳朵悶塞積水,千萬要小心「鼻咽癌」!若非鼻咽腫瘤病患,可先從消除鼻咽發炎的藥物開始治療,但若藥物幫忙不大,傳統上會局部麻醉在耳膜上放置中耳通氣管引流壓力及積水。較新的治療方式包括全身麻醉下的耳咽管開口雷射燒灼或氣球擴張術,除了生活上較方便不須擔心中耳進水之外,亦有不錯的成功率。耳咽管開放症...
Share:

耳鳴簡介

        今天跟大家介紹耳鳴,相信耳鳴很多人都遇到過,那如何治療,何時應就醫呢?請各位看下去~        耳鳴是很多病所共有的一個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 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它有時只發生在耳的一側,有時則兩邊皆有。聲音可能來自於耳朵,也可能來自於顱內。耳鳴臨床的表徵,呈現非常多樣化,可以是單側性或雙側性,也可以是連續音或間斷音、高頻音或低頻音、及各種不同的音色,正反映出其病因的複雜性, 及考驗醫師的診斷能力。目前較大眾所接受的分類法是:(一)他覺性耳鳴(二)...
Share:

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暈眩介紹

 頭暈或眩暈的症狀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大概就像頭痛一樣,每個人多少都曾感受過這些問題,這些問題要如何解決呢?頭暈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大部分的頭暈與內科疾病有關,譬如貧血、姿態性低血壓等等。有些人蹲著站起來時會覺得頭暈,這種姿態性引起的頭暈很常見,通常不太嚴重,與耳鼻喉科的關係也不大。頭暈為一種天旋地轉的感覺,眩暈者會覺得外面的景物好像在晃動,這種情形我們特別稱之為「眩暈」。之所以要合併「眩」「暈」兩字,就是要形容那種天旋地轉的感覺,「暈」 只是頭昏,許多疾病都會造成頭昏,例如感冒、或僅僅血壓升高,都會令人感覺頭昏,這類頭昏並不會有「眩」的感覺,也就是「旋轉」的感覺。眩暈的分類...
Share:

打鼾 與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張先生晚上睡覺時,總是大聲打鼾,偶而停下來安靜一下,卻好像沒了呼吸似的。讓張太太很緊張,心想是上呼吸道問題,於是帶他來耳鼻喉科檢查,才發現張先生罹患了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簡稱OSA)。原來我們睡覺時,咽喉的肌肉會隨著睡眠深度而鬆弛,此時在吸氣的負壓作用下,咽喉就像洩氣的氣球一般被吸引而向中央塌陷。當狹窄到剩一個縫隙時,就會發出鼾聲;若負壓大到讓呼吸道完全塌陷與阻塞時,便會呼吸中止。呼吸中止將造成缺氧,使腦部反射機制啟動而略醒,好讓呼吸道打開。患者整晚便處於”入睡-打鼾-呼吸中止-缺氧-醒來-重新入睡”的循環,尤其在中年男性,肥胖,睡前喝酒,使用安眠藥物,仰睡,小下巴的族群,這樣的狀況就會更加嚴重。睡眠變得零碎,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 ...
Share:

精選文章

過敏性鼻炎是否能根治?

在門診中,健祐醫師常遇到一類病患,明明是初診,卻有10幾年的病史,也常有"從出生就這樣"的敘述,小朋友最擔心一直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年輕人覺得得了一個永遠不會好的病很困擾,中年人大多看開了拿拿藥也算有治療了。但只要細問,大家都會有一個共通的疑惑:過敏性鼻炎,...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