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的耳鼻喉科就醫管道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中耳炎怎麼辦?如何預防及治療?

        急性中耳炎大部分都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併發症,鼻咽部的病菌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腔而造成急性中耳炎。或者是用力擤鼻涕,將鼻涕經由耳咽管打到中耳腔中,而造成急性中耳炎從6個月大到7歲的小朋友都是中耳炎的好發年紀。一般都在秋、冬、春季感冒較多的季節發生。
  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報告,中耳炎是小孩求醫最常見的原因。三分之二的嬰兒,在一歲前曾罹患急性中耳炎,到三歲時,將近一半的小孩至少得過三次急性中耳炎。中耳炎可能影響聽力或造成其他嚴重的併發症,不能掉以輕心。 成人常見的耳膜穿孔性慢性中耳炎,可能引起耳漏,聽力減退,耳鳴,頭暈等 症狀,嚴重時會併發膽脂瘤,侵蝕骨頭,現在已可用顯微手術來解除病人的痛 苦。
臨床症狀 :
  急性中耳炎最常見的症狀為耳朵疼痛,其他如聽力變差、耳鳴、發燒、頭暈、 耳朵流膿等;在年紀較小的嬰幼兒(還不會說耳朵痛)則是用手抓耳朵,同時煩躁不安、不好入睡。
中耳炎的治療:
  連續服用適當藥物10-14 天左右,多半可以痊癒急性中耳炎須以適當的抗生 素治療10至14天。在治療48到96小時後,病人應接受耳鏡的追蹤檢查,以評估治療的效果,並決定是否須改用第二線藥物或做耳膜切開術。如果治療不完全,可能會影響聽力。部分急性中耳炎的病人因延遲治療或治療不當,可能造成耳膜穿孔,久而久之,變成耳膜穿孔性慢性中耳炎。往後一旦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有不潔之物經由耳膜穿孔進入中耳,就可能反覆發炎流膿,時間久了,可能會破壞聽小骨,傷害內耳,出現聽力減退、耳鳴、頭暈、顏面神經麻庳等症狀,更嚴重的可能會產生膽脂瘤,侵蝕骨頭,引起顱內併發症 。
  耳科醫師以手術治療穿孔性慢性中耳炎及其併發症時,會在顯微鏡下,清除病變組織,修補耳膜,並評估重建聽小骨鏈。
  部分小孩在接受治療後,會產生中耳積液的現象(即漿液性中耳炎)。中耳積液雖無明顯不適,卻可能會影響聽力,或產生其他併發症。因此,雖然不一定 要長期服藥,卻須定期有耐心的接受鼓氣式耳鏡追蹤檢查,以便能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有時,耳科醫師還會藉著「鼓室圖」檢查,以了解中耳壓力改變的情形。另外,也須徹底檢查鼻、咽等相關部位,找出中耳炎的誘發因子,常見的例子是病人患有鼻竇炎,鼻涕往後倒流到鼻咽,長期刺激耳咽管在鼻咽的開 口,造成耳咽管功能變差,中耳積液更難清除,此時便應先將鼻竇炎治好。
如何自我照護 :
1. 保持身心的安靜,臥床休息。
2. 禁食刺激性食物、禁酒、禁煙。
3. 保持耳朵乾燥,若游泳或潛水時,鼻子或耳朵進水,讓水自動流出。
4. 使用抗生素,全身投藥,同時局部排膿灌洗,施行點耳藥。
5. 保持大便通暢。
6. 注意感冒時不要用力擤鼻涕。
7. 嬰兒餵牛奶時應抱起餵食。
8. 勿隨便掏耳朵。 



Share:

精選文章

過敏性鼻炎是否能根治?

在門診中,健祐醫師常遇到一類病患,明明是初診,卻有10幾年的病史,也常有"從出生就這樣"的敘述,小朋友最擔心一直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年輕人覺得得了一個永遠不會好的病很困擾,中年人大多看開了拿拿藥也算有治療了。但只要細問,大家都會有一個共通的疑惑:過敏性鼻炎,...

總網頁瀏覽量